首页 >> 国家部委政策 >>银保委 >>商业银行 >>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
详细内容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

1546651024406360.png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是银行监管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管机构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表现形态和内在风险控制能力进行的科学、审慎的评估与判断。监管机构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评级,既不同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的评价,也不同于社会中介机构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评级。它是以防范风险为目的,通过对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及经营状况的综合评级,系统地分析、识别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实现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持续监管和分类监管,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稳健发展。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主要是对银行经营要素的综合评价,包括资本充足状况评价、资产安全状况评价、管理状况评价、盈利状况评价、流动性状况评价和市场风险敏感性状况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加权汇总后的总体评价。评级结果将作为监管的基本依据,并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准入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的重要参考。中国银监会将根据评级结果确定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场检查的频率、范围和依法采取的其他监管措施。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评价标准

(一)定量指标(60分)

1.资本充足率(30分)

10%以上:30分

8%至10%:25至30分

6%至8%:14至25分

2%至6%:0至14分

2%以下:0分

资本充足率的概念与相关计算方法见监管部门制发的相关文件。

2.核心资本充足率(30分)

6%以上:30分

4%至6%:25至30分

2%至4%:10至25分

1%至2%:0至10分

1%以下:0分

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见监管部门制发的相关文件。

说明:本评级体系中所有的定量指标评分,均按照区间值均匀分布计算。

(二)定性因素(40分)

1.银行资本的构成和质量(6分)

主要考察银行资本构成的稳定性、市场价值及其流动性。

评分原则:①核心资本在资本中的比重越高,资本构成越稳定,评分应越高。②要分析核心资本构成的稳定性,如果银行存在资本未足额到位或资本抽逃等问题,不得分。③要分析附属资本构成的稳定性,稳定性越高,市场价值越大,评分应越高。分析附属资本构成主要考虑银行的债务性资本(监管机构确认的银行以对外承担债务形式持有的资本),包括其市值变动情况和流动性状况。④上市银行得分应高于非上市银行。⑤资本构成要素存在不稳定性对银行承受风险能力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得分应在3分以下。

2.银行整体财务状况及其对资本的影响(8分)

主要分析银行财务状况对银行资本的影响。

评分原则:①好的盈利状况能增强或保持银行的竞争能力,利于银行扩充资本,评分应越高。②银行财务状况不佳(出现亏损)并可能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形成不良影响的,得分应低于4分。③累计亏损严重以致净资产出现负数的银行,不得分。

3.资产质量及其对资本的影响(8分)

主要分析银行不良资产的状况对银行资本的影响,重点考察银行资产损失程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及其对银行资本构成的影响。

评分原则:①不良资产呈现恶化趋势,并可能对银行资本构成不利影响的,得分应低于4分。②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不足的,得分应低于3分;不足程度越高,得分越低。③对贷款以外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银行得分应高于没有计提减值准备的银行。

4.银行进入资本市场或通过其他渠道增加资本的能力,包括控股股东提供支持的意愿和实际注入资本的情况(8分)

主要考察银行通过外部融资解决资本问题的能力,重点分析银行在资本充足率不足时,是否能及时增加资本,包括控股股东增加注资的可能性。

评分原则:①如果银行股东承诺并能够实现承诺将资本充足率保持在8%以上,或者银行通过其他方法将资本充足率保持在8%以上且能够充分抵御风险的,得满分。②当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8%,而银行股东和董事会未能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得分应低于4分。③向社会公开募集资本没有成功的,不得分。

5.银行对资本的管理情况(10分)

主要考察银行资本的管理政策,重点分析银行制定资本计划的情况,包括制定计划的程序和依据。

1)银行是否根据自身规模,通过对资产年度增长目标和利润目标进行合理可靠的预测分析来确定银行资本的最佳需要量。

2)银行是否在预测资本需要量的基础上,确定多少资本可以通过利润留存从内部产生,多少资本需要通过外部融资解决,并通过测算筹资成本确定最佳筹资手段。

3)银行的利润分配政策是否稳健,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因素,过度的分派红利会削弱银行的资本金,而过低的分派红利会妨碍发行新股,因此,要考察银行盈利的留存比率是否适当,并能够及时按资本计划补充资本金。

评分原则:①银行如果缺乏明确的资本管理政策,没有制定补充资本计划,得分应低于5分。②银行累积未分配利润为负数而进行利润分配的,不得分。③银行资本充足率未达到监管要求而进行利润分配的,不得分。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安全状况评价标准

(一)定量指标(60分)

1.不良贷款率(15分)

5%以下:15分

10%至5%:12分至15分

15%至10%:6分至12分

25%至15%:0分至6分

25%以上:0分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贷款余额。有关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的概念见中国人民银行银发[2001]416号文。

2.估计贷款损失率(10分)

3%以下:10分

6%至3%:8分至10分

9%至6%:6分至8分

12%至9%:4分至6分

15%至12%:0分至4分

15%以上:0分

估计贷款损失率=(正常类贷款×1%+关注类贷款×2%+次级类贷款×20%+可疑类贷款×40%+损失类贷款×100%)/贷款余额

3.最大单一客户、集团客户授信比率(10分)

评分时取两项得分中较低一项分值。

最大单一客户授信比率

6%以下:10分

10%至6%:8分至10分

12%至10%:6分至8分

14%至12%:4分至6分

16%至14%:0分至4分

16%以上:0分

集团客户授信比率

15%以下:10分

25%至15%:8分至10分

35%至25%:6分至8分

45%至35%:4分至6分

55%至45%:0分至4分

55%以上:0分

集团客户的概念和集团客户授信比率的计算方法见监管部门制发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第十二条。

4.拨备覆盖率(20分)

100%以上:20分

70%至100%:14分至20分

40%至70%:8分至14分

15%至40%:0分至8分

15%以下:0分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有关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的概念见中国人民银行银发[2002]98号文。

5.非信贷资产损失率(5分)

2%以下:5分

4%至2%:4分至5分

8%至4%:2分至4分

10%至8%:0分至2分

10%以上:0分

非信贷资产损失率=非信贷资产损失额/非信贷资产余额。非信贷资产概念以及损失界定标准见附件一。

(二)定性因素(40分)

1.不良贷款和其他不良资产的变动趋势及其对银行整体资产安全状况的影响(5分)

主要考察银行不良贷款总量和不良贷款率及其变化趋势。要具体分析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升降原因,要区分存量和增量因素的影响;要具体分析不良贷款比率升降的原因,要区分“分子”和“分母”因素的影响。

评分原则:①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的,得满分。②不良贷款余额上升,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得分应低于3分。③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不得分。④视不良贷款变动的具体原因调节评分结果。

2.贷款行业集中度以及对银行资产安全状况的影响(5分)

主要考察银行贷款行业的集中程度,分析贷款集中行业的风险状况,包括行业当前整体状况、国内外情况对比,国家对该行业的政策和指导意见,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及依据等,以及风险状况对银行资产安全状况的影响。

3.信贷风险管理的程序及有效性,是否建立完善的信贷决策程序和制度,包括贷款“三查”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能否有效遏制不良贷款的发生(10分)

主要通过对银行不良贷款增量的原因分析,判断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1)是否建立贷款调查制度以及贷款调查报告的质量。(2分)

2)是否建立严格、独立的贷款放款审查制度并严格执行。(2分)

3)是否建立贷后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2分)

4)是否存在违规发放的贷款,是否存在逆程序发放贷款的行为。(2分)

5)贷款档案是否完整规范。(2分)

评分原则:①银行未建立贷前调查制度、贷中审查制度和贷后检查制度的,得分应低于5分。②存在违规贷款或逆程序发放贷款行为的,不得分。

4.贷款风险分类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10分)

1)银行是否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制定分类的具体标准以及五级分类的内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包括贷款分类的操作、认定和审核等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分类工作是否全面涵盖各项授信业务。(3分)

2)银行是否根据日常风险变化情况对各类贷款进行监控和分类;银行是否配备了专业人员从事分类工作;是否加强了贷款五级分类的业务培训。银行的贷款分类是否定期接受检查监督,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2分)

3)银行的分类工作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监管规定以及内部管理规定;分类标准在操作过程中是否保持一致;五级分类结果是否准确。(3分)

4)银行是否建立了与分类工作相配套的信息系统,保证管理层能够及时获知有关贷款分类的重要信息;银行是否按照监管要求及时报送贷款分类数据和相关分析报告。(2分)

评分原则:①银行五级分类制度存在明显缺陷或分类结果严重失实的,得分应低于3分。②银行未建立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不得分。

5.保证贷款和抵(质)押贷款及其管理状况(5分)

主要考察银行是否制定了保证贷款和抵(质)押贷款的管理规定,是否对保证人资格、保证责任和保证合同,抵(质)押品、抵(质)押权和抵(质)押率,抵(质)押品的登记与评估、抵(质)押期限、抵(质)押品的保管和处置做了明确的规定,银行是否严格执行了这些规定。考察银行保证贷款和抵(质)押贷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如何,还要分析银行抵(质)押品的流动性和价值稳定性及其对资产安全状况的影响。

6.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状况(5分)

主要分析银行是否针对非信贷类资产,特别是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制定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措施并落实管理责任;银行对各类挂账、垫款、待清理资产是否制定了具体的清收、清理、处置办法和措施;银行对造成非信贷类资产损失的违法违规违纪人员是否追究责任。通过对以上要素的综合分析,判断银行识别、控制非信贷资产风险的能力。

评分原则:银行未建立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制度的,不得分。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管理状况评价标准

  (一)银行公司治理状况,公司治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50分)

1.银行公司治理的基本结构(10分)

1)银行是否构建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银行治理结构,各个治理主体是否设立了专门委员会和专门办事机构;是否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和外部监事制度。(5分)

2)各个治理主体是否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是否制定了完备规范的议事规则。(5分)

2.银行公司治理的决策机制(10分)

1)银行的股东资格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股东是否履行诚信义务;银行是否能够保护股东合法权益,公平对待所有股东,是否存在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情况;银行股东是否有占用银行资产行为,是否有关联交易,关联交易对银行的影响;股东大会能否按照章程的规定有效发挥其职能。其中涉及关联交联授信的比例确定见监管部门制发的相关文件(5分)

评分原则:如果银行对一个关联方的授信余额超过银行净资产的10%,或者对一个关联方的集团客户的授信余额总数超过净资产的15%,或者银行对全部关联方的授信余额超过商业银行净资产的25%,得分应低于3分。

2)董事是否具备履行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素质;是否勤勉诚信;董事的选任是否符合规定程序。(2分)

3)董事会的结构是否合理;下设专门委员会是否具备独立性;董事会及其下设委员会能否按照章程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发挥决策和监督作用;董事会是否制定银行的发展战略及发展规划;董事会是否具备足够的控制力和调度力。(3分)

3.银行公司治理的执行机制(10分)

1)从股东大会到董事会再到经营管理层的决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高效。(2分)

2)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高级管理人员资格是否符合监管机构规定;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业务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3分)

3)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高级管理人员是否按董事会制定的战略规划开展工作;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的实效性;是否存在“内部人控制”情况。(3分)

4)高级管理层是否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职责分工是否合理适当;经营上是否稳健并能及时识别和管理风险。(2分)

4.银行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10分)

1)独立董事是否具备履行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素质;是否勤勉诚信;独立董事的选任是否符合规定程序。(2分)

2)独立董事是否具备独立性,独立董事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是否明确;独立董事是否尽责。(2分)

3)监事是否具备履行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素质;是否勤勉诚信;监事的选任是否符合规定程序;监事会的结构是否合理;下设专门委员会是否具备独立性;监事会及其下设委员会能否按照章程的规定有效发挥其监督作用。(4分)

4)外部监事是否具备独立性,是否尽责。(2分)

5.银行公司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及问责(10分)

1)银行是否建立薪酬与银行效益和个人业绩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制定的激励政策及其制定程序是否合理。(2分)

2)银行是否建立长、中、短期相结合的激励机制。(2分)

3)是否建立公正、公开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层成员绩效评价的标准和程序。(3分)

4)是否按照《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披露公司治理信息,有关薪酬激励的情况是否作适当披露。(3分)

(二)内部控制状况(50分)

1.内部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文化(10分)

1)良好的治理机制:董事会是否审批银行整体经营战略和重大政策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董事会是否了解银行的主要风险并采取必要措施认定、计量、监督并控制风险;董事会是否负责审批组织结构;董事会如何确保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监督;高级管理层执行董事会决策的情况如何。(3分)

2)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设置是否清晰地表明信息报告渠道,明确了信息报告的责任;组织结构设置是否存在缺陷导致重要信息报告的缺漏;组织结构是否对银行的各级部门和各种业务都实施了有效的管理控制。(2分)

3)内部控制文化:董事会与高级管理部门是否通过其言行来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银行是否存在良好的培训、宣传机制使得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参与到控制活动之中;是否存在由于激励政策不当鼓励或诱发不适当的经营行为,例如过分强调业绩目标或其他经营结果而忽略长期风险;或者工资或奖励计划过于依赖短期业绩等。(3分)

4)员工职业操守和诚信意识:员工尽职情况;是否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违法违规问题、与经营指导方针不一致的情况及其他违反政策规定的情况。(2分)

2.风险识别与评估(10分)

主要考察银行是否对所从事的业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对风险持续监控。

1)风险管理的制度、程序和方法:主要考察银行是否设立了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是否制定了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方法。(3分)

2)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全面性:银行的风险评估是否考虑了内部因素(如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银行业务性质、人员素质、组织机构变革和人员的流动等)与外部因素(如经济形势变化、行业变革与技术更新等);风险评估是否既针对单一业务,又针对并表机构的其他业务;风险评估是否针对风险的可计量和不可计量两方面进行。(2分)

3)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手段与技术:银行是否建立了涵盖各项业务、全行范围的风险管理系统,是否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和模型,对信用风险、国家及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及信誉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3分)

4)风险控制制度、技术和方法的及时更新:银行是否针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情况及时修改完善风险控制的制度、方法和手段,以控制新出现的风险或以前未能控制的风险。(2分)

3.控制行为与职责分工(10分)

1)全面、系统的各项业务政策、制度和程序,包括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主要分析银行是否建立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包括董事会与高级管理部门要求下级部门定期报送业绩报告,以检查银行在实现其目标方面的进展;中层管理部门每天、每周或每月都应收到并审阅规范标准的业务报告和专题报告;是否针对不同资产建立了审批和授权制度。(3分)

2)各部门、各岗位、各级机构之间的职责分离、相互制约措施:各部门、各岗位、各级机构之间的职责分工是否合理明确,是否遵循了必要的分离原则。(3分)

3)各种会计账表、统计信息真实完整的控制措施。(2分)

4)各种应急制度及法律风险控制措施。(2分)

4.信息交流与沟通(10分)

1)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与信息反馈机制:主要分析银行在各级机构、各个业务领域之间是否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信息能否在各级机构、各个业务领域之间充分、有效的交流与利用;是否建立信息反馈机制。(4分)

2)贯穿各级机构、覆盖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仓库和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分析银行是否具备充分而全面的内部财务与业务经营数据库;是否有贯穿各级机构、覆盖各个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否建立电子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风险的防范措施。(4分)

3)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主要分析银行决策层获取的有关财务状况和业务经营状况的综合性信息,以及与决策有关的外部市场信息是否是有意义的、可靠的、随时可得的,并且可以前后对比。(2分)

5.监督与纠正(10分)

1)对银行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的日常监督:主要分析银行对关键性风险的监督;是否有不同领域(包括业务领域本身、财务控制和内部审计)的人员共同监督内控机制的有效性;日常监督与独立评估的执行与效果如何。(4分)

2)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主要分析银行是否由独立的、经过良好训练且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有效的审计与评估,并将结果直接报告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同时报告高级管理部门;内部审计及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如何。(3分)

3)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纠正机制:主要考察银行的内部控制缺陷被发现和被报告后是否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和纠正,高级管理部门是否建立记录内部控制弱点并及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制度。(3分)

 

四、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状况评价标准

(一)定量指标(60分)

1.资产利润率(15分)

1%以上:15分

0.75%至1%:12分至15分

0.5%至0.75%:9分至12分

0.25%至0.5%:6分至9分

0%至0.25%:0至6分

0%以下:0分

资产利润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见监管机构颁布的相关文件。利润的计算是根据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和人民银行《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的有关规定,以银行足额提取了当年各类贷款损失的准备金为前提条件的。

2.资本利润率(15分)

20%以上:15分

15%至20%:12分至15分

10%至15%:9分至12分

5%至10%:6分至9分

0%至5%:0分至6分

  • 电话直呼

    • 13889487069
    • 客服 :
    • 客服 :
  • 关注公众平台获取政策更便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