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部委政策 >>国务院 >>地产建筑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国家部委政策
详细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1553522013223134.png

国办发〔2016〕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但建造方式大多仍以现场浇筑为主,装配式建筑比例和规模化程度较低,与发展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以及先进建造方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适应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形成有利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促进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协同配合,有序发展装配式建筑。

坚持分区推进、逐步推广。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产业技术条件,划分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点带面、试点先行,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局部带动整体的工作格局。

坚持顶层设计、协调发展。把协同推进标准、设计、生产、施工、使用维护等作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有效抓手,推动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以建造方式变革促进工程建设全过程提质增效,带动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工作目标。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同时,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

二、重点任务

(四)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快编制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支持企业编制标准、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社会组织编制团体标准,促进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强化建筑材料标准、部品部件标准、工程标准之间的衔接。制修订装配式建筑工程定额等计价依据。完善装配式建筑防火抗震防灾标准。研究建立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和方法。逐步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

(五)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鼓励设计单位与科研院所、高校等联合开发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和通用设计软件。

(六)优化部品部件生产。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度,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产品品种和规格,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优化物流管理,合理组织配送。积极引导设备制造企业研发部品部件生产装备机具,提高自动化和柔性加工技术水平。建立部品部件质量验收机制,确保产品质量。

(七)提升装配施工水平。引导企业研发应用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施工连接质量和建筑安全性能。鼓励企业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结构工程与分部分项工程协同施工新模式。支持施工企业总结编制施工工法,提高装配施工技能,实现技术工艺、组织管理、技能队伍的转变,打造一批具有较高装配施工技术水平的骨干企业。

(八)推进建筑全装修。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积极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修模式,促进整体厨卫、轻质隔墙等材料、产品和设备管线集成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倡导菜单式全装修,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九)推广绿色建材。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开发应用品质优良、节能环保、功能良好的新型建筑材料,并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鼓励装饰与保温隔热材料一体化应用。推广应用高性能节能门窗。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质量性能差的建筑材料,确保安全、绿色、环保。

(十)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可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总承包企业要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负总责。要健全与装配式建筑总承包相适应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分包管理、工程造价、质量安全监管、竣工验收等制度,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的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优化项目管理方式。鼓励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系,向具有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生产、采购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

(十一)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加强全过程监管,建设和监理等相关方可采用驻厂监造等方式加强部品部件生产质量管控;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和检验检测,完善装配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公示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和主要责任人。加强行业监管,明确符合装配式建筑特点的施工图审查要求,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加大抽查抽测力度,严肃查处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三、保障措施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要因地制宜研究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组织具体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指导、协调和支持力度,将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工作,列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定期通报考核结果。

(十三)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结合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污染防治等方面政策,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符合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的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在土地供应中,可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要求纳入供地方案,并落实到土地使用合同中。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规划审批、土地供应、基础设施配套、财政金融等相关政策措施。政府投资工程要带头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装配式建筑“走出去”。在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估、绿色建筑评价等工作中增加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指标要求。

(十四)强化队伍建设。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专业人才。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推动装配式建筑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增加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投入,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专业人才参与装配式建筑的研发、生产和管理。

(十五)做好宣传引导。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经济社会效益,广泛宣传装配式建筑基本知识,提高社会认知度,营造各方共同关注、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和市场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

                          2016年9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相关政策解读

来源:国新网

《指导意见》规定了八项任务

  一是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快编制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逐步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

  二是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

  三是优化部品部件生产。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度,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强调部品部件生产要解决的两个问题。要引导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包括生产规模、合理的供应半径问题,这对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都有好处。

  四是提升装配式施工水平。引导企业研发应用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式施工连接质量和建筑整体安全性能。

  五是推进建筑全装修。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积极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修模式,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

  六是推广绿色建材。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推广应用高性能节能门窗。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及质量性能差的建筑材料。

  七是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向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

  八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

  另外,要大力推行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还不太适应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

  总的来说,八项任务明确了标准体系、设计、施工、部品部件生产、装修、工程总承包、推广绿色建材、确保工程质量等八方面的要求。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化生产的部品部件,在施工现场通过组装和连接而成的建筑。相对于现在仍然在施工当中占主流的现浇建筑来说,就是把一部分原来通过现浇成型的构配件,比如梁、柱、板,拿到工厂去生产,生产之后再运到工地来组装,把它的节点做好,然后采用一部分的现场浇筑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我们把这个叫做装配式建筑。衡量装配式建筑的水平,还有个装配率的问题,到底有多少构件拿到工厂组装了,现场的湿作业量减少了多少,都代表了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水平。

  为什么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一种改革,更是建筑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的建筑产品,基本上是以现浇为主,形式单一,可供选择的方式不多,一定会影响产品的建造速度、产品质量和使用功能。从国际上的情况来看,装配式建筑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二战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他们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背景是基于三个条件:

  第一,工业化的基础比较好。

  第二,二战以后劳动力短缺。

  第三,二战以后需要建造大量房屋。

  而这三个条件,也正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一个非常有利的客观因素。所以,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从国际上看已经成熟了。而我们近几年来虽然在积极努力地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但是从总体上讲,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和规模还不尽如人意,这也正是在当前的形势下,为什么我们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一个基本考虑。

  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若干好处

  第一,节约资源和能源。现场浇筑生产过程中的建筑垃圾量比较大。

  第二,减少污染。污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扬尘,一部分是噪音,每年到了学生高考的时候,基本上各个城市的建设管理部门都限制夜间施工,影响孩子复习,影响孩子考试期间的休息,所以就可以看出来,传统的建造方式有很多不适合现代城市生活需要。

  第三,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第四,对提高工程质量有很积极的作用。很多构件的生产在工厂做,是完全按照工厂的管理体制、按照工厂建立起来的标准体系来选择生产构件的原料,对构件出厂前的质量检验进行把关。所以,对构件生产这一部分质量,增加了一些把关的环节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从整体上会高于现浇,对建筑的质量安全是有很好的保障作用。

  第五,可以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使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更尽如人意地融合。

  第六,能够催生一些新的产业,使经济发展产生一些新的动能。特别是发展钢结构,对于化解当前过剩的钢产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七,对化解产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发展装配式建筑实际上是供应方式的一种变化。装配式建筑对钢结构的工程量比较大,用钢的情况就会改变,对化解产能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钢结构建筑是一项重点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工信部已经在很多方面形成一致的意见。

  发展装配式建筑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要培育市场需求。现在的工程量很大,但是真正希望业主或者开发单位自己愿意主动采用装配式建筑这种方式来建造的意愿还不是很强烈,因此需要培育市场的需求。

  二是要保障市场的供给。希望用装配式方式来建造我们的建筑,从行业内部的生产、构配件的供应,能不能满足需要,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一方面培养需求,一方面保障供给。

  三是现场的施工人员要掌握相关技能。这既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所以,从市场供需、企业能力、施工人员操作技能上,目前还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装配式建筑可缩短工期和节约材料

  从施工周期上讲,一些企业给我们提供了数据,有些项目可以缩短工期1/3,另外因为企业、工程项目、所在地客观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别,总体上材料、水泥、水、木材消耗等方面都能够明显节约。

  现代木结构和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区别

  推广木结构建筑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条件适宜的地方,二是倡导发展木结构。这是两个前提条件。同时现代木结构和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相比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个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的点上:

  第一,现在的木结构建筑不是简单地用原木。过去农村盖房,锯一根木头,把它锯得合适,要么做梁,要么做柱,现代木结构是用工程木材,工程木材和原木有本质区别,它是经过现代的工业手段和先进技术,加工成适合于建筑用的梁、柱等部品部件,比如,木板和胶合板不一样,虽然都是以木质为原料,但是有区别,胶合板是经过加工的。

  第二,木结构的连接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木结构是用榫卯等方式连接,现在增加了金属部件等多种连接方式。

  第三,现代木结构的材料回用的次数比较多。从国际上一些木结构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情况看,回用次数可以达到六次到七次,最后可以做成木球燃烧,相当于过去的煤球一样。

  木结构的防腐防火问题已从技术上得到解决

  国际上发展现代木结构已经很长时间了,它的寿命、它的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我们国家这几年也在发展木结构,大型的体育场馆、游泳馆、图书馆都有木结构建筑,相应的防腐问题、防火问题都在技术上得到解决。

  人工林的蓄积量足以支撑发展木结构建筑

  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时,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林业局多次协商,我们国家人工林的蓄积量足以支撑我国倡导发展木结构。另外,这几年周边的一些国家也在向我们出口木材,在我们接近边境、进出口岸的地方,木结构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把人工林采伐量和木结构建筑需求量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链,也是改变建筑的不同类型构成的结构比例的重要措施。

  要确保技术储备和国际水平的高起点

  对于我们国家发展木结构建筑,还有进一步的考虑,就是作为一个技术储备。如果有一天,在总体或者在局部上,我们国家具备了更进一步发展现代木结构的条件,我们要确保技术储备和国际上发展水平是相当的,那么在那个时候,我们的起点就不会低。

  报道中别用钢铁企业“兴奋”这个词

  要客观冷静对待。钢结构在我们国家现实的条件下确实有一定的发展,但是这里面还有很多技术问题要解决,比如说钢材本身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性能,钢材的尺寸规格等更适合于建筑的需要。目前看,钢结构建筑,公共建筑多于居住建筑。比如说北京,像京广中心,还有东边建的很多高层建筑早已建设,都是钢结构的,但是钢结构住宅很少。作为消费者来说,还有个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比如说我们从住砖房到住混凝土房就有一个过程,因为他开始不愿意住混凝土房,因为它的热工性能还是有差别的。现在要从住混凝土房子到钢结构的房子,也有一个过程。现在一些有条件的省市有一些钢结构住宅,很多地方还需要提高。所以说积极发展而不是一刀切,从某一个时刻开始,一律采用钢结构这种形式来建造居住建筑或者公共建筑,要让它健康地发展,千万别用“兴奋”这个词。

  装配式建筑不是过去大板建筑的概念

  大板建筑是从国外引进的,大概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到了七八十年代,工程量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它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建造速度比较快,房型比较标准,比较规整。但是同时,它也有一定的不足,它的尺寸比较单一。住房市场化以后,它的户型难以满足不同的层次和需求。另外,在引进的基础上,也缺乏消化吸收再创新,也就是说研究开发工作没有跟上。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在实际工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在一些接缝的地方出现渗漏问题。与此同时,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建筑行业的劳动力得到了充足的补充,现浇这种建造方式的成本明显下降,因此现浇方式有自己快捷便捷的特点,再加上劳动力供应充足,所以现浇建筑很快就代替了大板建筑。

  但是现在我们提到的装配式建筑,已经不是过去大板建筑的概念了,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所以担心装配式建筑会重蹈大板式建筑发展的覆辙,是没有必要的,报道当中一定要把握一条,就是消除这种不必要的看法,这样更有利于推广装配式建筑。

  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和规模还比较小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有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些在建造技术和示范工程的经验,但进展还是比较缓慢,在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的比例也不高。我们行业上有一个粗略的统计,大概在5%左右。应该说和国外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装配式建筑在性价比方面具优势

  从单方造价来讲,我们讲一个建筑的单位造价,不同的结构体系,比如说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的造价是不一样的。总的来看,如果是在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它比现在的现浇混凝土这种常规的体系略贵一些,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一部分示范工程,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造价持平。也有一部分示范工程,造价比现浇混凝土还低。我们现在对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优势有一定的信心,因为毕竟装配式要走工业化,随着技术的成熟、产业化的形成,特别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这个成本肯定要比现在低的。比如有些国家的装配式住宅成本,大大低于传统建造方式,成本优势明显。

  按照三个地区划分的原则和意义

  推广装配式建筑按照三个地区来划分,包括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在《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有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也体现在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但是在发展上应该有所侧重。

  第一,要根据产业基础、技术条件来决定。

  第二,从推进工作角度来说,也不能一刀切、一哄而上。我们现在分析,为什么提出这样三个地区的划分,主要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基础,包括它的现实条件。

  • 电话直呼

    • 13889487069
    • 客服 :
    • 客服 :
  • 关注公众平台获取政策更便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