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系列”之深化改革 勇于破解发展难题“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成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键词之一。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节点,既要确保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又要在贯彻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上开好局。“唯改革才有出路。”代表委员纷纷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信息不仅是一项项改革举措,更展现了中国持续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改革实招接连落地 当前,中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完成;“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一系列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措施密集出台、接连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过去一年多,我们的改革力度非常大。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成为中国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的一条主线。”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表示,比如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民工获得更高权益保障,享受到更多公共服务实惠和便利。 “改革越深入,越能持续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长杨永英说,一年多来,全州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建立大决战指挥体系,形成了“一把手”挂帅作战、优化重组联合作战、组建专班分类作战、“三位一体”综合督战的作战体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各类成本。去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8%,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4%。 “‘放管服’改革成效在疫情中得到了检验。”全国政协委员、金澳集团董事局主席舒心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包括金澳在内的很多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级政府主动上门服务,高效为企业排忧解难,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保证了企业安全稳定生产以及物资稳定供应。 改革促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与其被冲击,不如去冲浪。”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宜昌市市长张家胜认为,疫情既带来巨大冲击,也给我们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跑出新兴产业“加速度”、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局长赵静表示,将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持续在减税降费上下功夫,发挥税收大数据“晴雨表”作用,抓紧抓实抓细保市场主体的各项任务。“通过政企合力纾困,中小企业一定能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健康发展。”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是今年深化改革的一大任务。“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军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山钢下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只有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战疫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免‘疫’能力。”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电网广东湛江供电局变电管理所220千伏雷州巡维中心副站长吴翔,对“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分关注:“这些工作我们一直在做,比如我所在的湛江,供电部门‘拉太阳来扶贫’,利用光伏支撑扶贫点养殖业用电,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新路子。” 改革应对风险冲击 今年的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下一步走向,王济光建议,一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安全,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二是加大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力度,真正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把国家引领改革的驱动力与企业改革的原动力有机结合;三是坚持国内投资与消费双轮驱动,专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以创新性机制巩固脱贫成效。”杨永英认为,在集中火力攻克最后堡垒的同时,黔西南州将继续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险、新市民安居险、新市民就业险、防贫扶助险、农民扶助金等举措,预防易致贫返贫群体收入不达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改革举措。“我相信各项改革措施很快能落地,让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红利。”舒心表示,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为,不能有“等”“靠”思想。 对于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蔡秀军结合调研给出建议: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法治保障体系;构建集中统一、智慧高效的决策体系;构建基础扎实、群防群控的预防控制体系;构建布局合理、平战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构建产储相融、一主多辅的医疗物资保障体系。 蔡秀军还建议提升疾控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的战略定位,建立监测预警机制,调整疾控中心管理体制,重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关爱。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天津市河东区副区长丁梅对此十分赞同:“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亲身体会到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的必要性。”她建议,进一步完善指挥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人才、物资、技术储备,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强化联防联控,提升疫情常态化防控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责任编辑:孙嘉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