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各区市县教育局,开发区社会事业管理局:
现将《大连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印发给你们,并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从2004年2月1起做好《细则》试行工作。
一、《细则》是在实验的研究、论证,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多年来大连市幼儿教育改革经验的总结,是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课程设置、组织与实施及评价的依据,是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地方性教育指导文件。各级幼儿园及其他学前教育机构应遵循《细则》切实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二、实施《细则》,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各区市县要认真组织幼教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幼儿园教师学好、用好《细则》。要从本地区、本园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要通过自学、辅导讲座、研讨、参与式培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全面实施《细则》的同时,各地区要认真抓好一批试点园,要将试点工作和示范幼儿园的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要在实践中认真总结和积累教改经验,注意研究和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三、在实施《细则》的过程中,各地区要注意及时总结、积累和创造新的经验,并将改进和完善《细则》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我局。
附件:《大连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二OO四年一月四日
大连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结合大连市学前教育现状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细则》。
二、《细则》适用于大连市以3―6岁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学前教育机构。
三、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各级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四、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五、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的自然环境等多种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幼儿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七、幼儿是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直接经验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八、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权利与个性。满足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倾听幼儿的表述,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使每个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获得快乐和自信。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幼儿。
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幼儿园在实施课程时可以将其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内容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和谐发展。
健 康
一、总目标
(一)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二)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课程指引
(一)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睡眠、排泄、整理等卫生习惯。
2.学习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3.引导幼儿了解初浅的卫生常识,形成基本的讲卫生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知道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及养成不挑食等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1.了解身体的主要器官,有保护身体的初步意识和能力。
2.逐步形成不怕伤痛的意志品质以及乐于接受预防接种与疾病治疗的态度和行为。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护常识,懂得避免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安全因素。
(三)发展幼儿的动作与体能,形成基本的运动素质
1.鼓励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主动、积极、遵守规则、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等品质,并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游戏。
2.学会利用多种运动器材锻炼身体,养成整理运动器材的良好习惯。
3.培养幼儿大肌肉动作协调、灵活,小肌肉动作逐步协调、精细。
4.掌握有关体操、队型和队列变化的基本能力。
(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与情感,初步学会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1.培养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主动地参与各项运动,情绪愉快,性格活泼。
2.鼓励幼儿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功与挫折,逐步形成勇于克服困难,不怕挫折,不骄傲的健康心理品质。
3.引导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初步学会排解自己的不愉快,喜欢与别人分享快乐。
三、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目标
(一)3―4岁幼儿发展目标
1.了解盥洗的顺序,初步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养成饭前、便后及手脏时洗手的习惯。
2.愉快地进餐,会用勺子,初步养成不挑食和主动饮水的习惯,学会漱口。
3.安静地就寝,知道睡眠的正确姿势,学习穿脱衣服、鞋袜,并能放在固定地方。
4.学习上厕所,养成每日大便的习惯。
5.学习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6.保持自身的清洁,会擦鼻涕;不把手指和不干净的东西放进嘴里,逐步养成勤理发、洗头、洗脚、洗澡、勤剪指甲的习惯。
7.认识五官,知道其名称和主要用途,知道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中。
8.能够接受预防接种和健康检查,能按成人的要求配合接受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9.会上体正直、双脚交替自然地走和跑,能走、跑交替适当的距离,能在指定的范围内四散跑、追逐跑。
10.能轻松自然双脚同时向前跳、向上跳、向下跳、向前行进跳。
11.能单手自然地将沙包等轻物投向前方;能与同伴互相滚接大皮球,双手自抛大皮球。
12.能在平行线间、小路、小土坡、小桥和较低的平衡木上走。
13.能双手双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行,能钻过高度适宜的(绳子、皮筋、拱形门等)障碍物。
14.能放松自然地随节拍做模仿操和简单的轻器械操。
15.能单手自如地做抓、握、舀的动作,能两手互相配合做一些团、压、折、撕、搓等活动,动作基本协调。
16.会玩滑梯、转椅或其他大型体育活动器械,会用球、棒、圈等多样小型的体育器材进行身体锻炼活动。
17.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情绪安定、愉快。
18.愿意与同伴合作玩玩具和游戏,能勇敢地玩一些户外大型玩具。
(二)4―5岁幼儿发展目标
1.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学习整理床铺。玩具及其它物品用完后能放回原处。
2.愉快、安静地进餐,学会用筷子;不剩饭菜,饭后能自觉漱口。
3.不吃不洁净的食物。学会刷牙。学会自理大小便。
4.了解五官的功能及保护五官的一般卫生常识,看书、绘画时保持正确的姿势。
5.愿意接受预防接种和健康检查,愿意按成人的要求配合接受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6.了解乘公共汽车、逛公园、过马路等方面的初浅安全常识;知道独自在家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初步具备一些避开危险和应付意外事故的能力。
7.能上体正直,上下肢协调地走和跑,会听信号按节奏和变速走、跑。能自然摆臂连续纵跳触物,能立定跳远,会助跑跨跳。
8.能在高度适宜、错落变化的小桥、木(石)墩、积木或平衡木上走。
9.能肩上挥臂投掷沙包、纸镖等轻物,能自投自接低球、高球,会两人近距离双手互相抛接大球,学习拍球。
10.能在攀登架,爬网上手脚协调地攀登。
11.能随音乐节奏做徒手操和器械操。
12.能两手互相配合、动作协调灵活地做剪、系、捏的活动。
13.会玩组合式多功能大型体育活动器械,会用一些自制小型器材开展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
14.自觉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能及时收拾整理体育器材。
15.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能与小朋友互相合作,团结友爱,愉快地与同伴一起进行各种活动。
(三)5―6岁幼儿发展目标
1.能保持个人和周围生活环境卫生,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2.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初步知道食物中有各种营养,不偏食。会分发、收拾餐具。
3.能自觉地做好值日生工作。
4.初步了解人体的主要结构和器官,并知道怎样保护它们。
5.了解预防龋齿及换牙的有关知识,懂得一些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6.认识有关安全标志,遵守各种规则。知道远离危险的地方。
7.能步伐均匀的走,轻松自如地绕过障碍曲线走和跑;能负重走。能利用小桥、长廊、平衡木等做平衡锻炼,动作协调。
8.能熟练地双脚改变方向跳,单脚连续跳。
9.会肩上挥臂投掷物并投准目标;会变换花样拍球。
10.能按口令和信号进行动作反应和队型变化。
11.较熟练地做一些剪、捻、编、织等精细活动。
12.能身体协调地玩组合式多功能大型体育活动器械;会用小型体育活动器材和自制的器材创造性地开展身体锻炼活动。
13.较严格地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爱护体育器材。能体验一些有趣的运动感受。
14.正确对待挫折、困难,勇敢坚强。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力所能及的事情有自信心,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合作意识。
四、教育建议
(一)幼儿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健康行为的有利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各个器官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比较柔嫩。骨骼的坚固性差,可塑性较大,较容易发生弯曲和变形;肌肉组织相对较少;心脏收缩力和肺呼吸力都相当弱,肺活量少;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工作耐力差,易兴奋,也易疲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不强,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幼儿积极锻炼,促进其全面协调发展。
(二)幼儿健康教育的成效受环境的影响。环境是幼儿能否健康生活的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幼儿园在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的同时,应当积极构建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要充分认识到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有时比物质环境的影响更为深刻,要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反思、调整和改进心理环境。
(三)幼儿健康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自然、及时,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能使教育活动得以延伸,有利于巩固幼儿的健康行为。幼儿入园后,像进餐、入厕、就寝等方面的生活问题,教师可以在各个环节中适时地进行行为指导,而不必等到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时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对于某些幼儿不太容易理解的健康常识,不太容易掌握或需要系统训练的健康行为技能等,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精心地教学设计,引导、启发幼儿探索、理解和掌握。同时幼儿的健康教育要有机地渗透在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之中。
(四)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有:感知体验法―幼儿的经历及经验是帮助他们获得健康知识必不可少的素材,教师适当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性的经验,通过幼儿的亲身感知和体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动作技能练习―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对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可以让幼儿反复练习,从而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示范讲解与演示―具体形象地向幼儿讲解粗浅的健康知识,并适时适当地加以示范或演示,帮助幼儿迅速掌握有关技能技巧;谈话与讨论―让幼儿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讨论和交流,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心理宣泄―教师为幼儿开辟适当的属于自己的空间,既有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也能使自己不好的心情得以宣泄,同时,也便于教师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并有选择地进行个别指导。
(五)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幼儿健康教育。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既要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每个环节的随机教育,也要保证必要的固定的锻炼时间。尽可能地利用园内外的一切可利用的场地,为幼儿提供活动空间。活动器材也是实施课程不可缺少的物质因素,教师应探索创新,发挥活动器材的多种功能,引导幼儿探究器材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标。
五、评价要点
(一)幼儿是否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二)幼儿的各项基本动作发展是否协调、灵活。
(三)幼儿是否获得了该年龄段所应了解、懂得的一些粗浅的健康知识。
(四)幼儿是否熟练掌握各种体育器材。
(五)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是否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
(六)幼儿生长发育水平及健康状况是否得到提高与改善。
语 言
一、总目标
(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二)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课程指引
(一)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倾听与理解能力
1.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2.帮助幼儿理解别人对自己说的话。
3.引导幼儿喜欢听童话、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
4.指导幼儿能听懂普通话。
(二)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与他人交流
1.鼓励幼儿喜欢与别人交谈。
2.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引导幼儿在不同的场合能运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流。
4.指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5.初步学习和运用恰当的词汇及简单的句式讲述图片内容或自己经历的事。
6.鼓励幼儿善于吸收和运用丰富的词汇及简单的句式进行表达与交流。
7.学习说普通话。
(三)引发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1.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指导幼儿爱护图书,培养幼儿喜欢阅读图书,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3.学习、理解图书、图片所表达的含义,并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讲述。
4.初步学习创编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
三、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目标
(一)3―4岁幼儿发展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说话,能理解他人所说的较简单的话,能听懂普通话。
2.喜欢并安静地听短小的故事、儿歌等儿童文学作品,初步感受作品中词汇的美。
3.初步理解和使用简单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代词等。
4.喜欢与老师、小朋友交谈,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看到的和听到的一件简单的事,知道个别交谈时声音要轻。
5.在集体面前能大胆的回答问题。
6.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
7.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对文儿童学作品的简单理解。
8.能复述情节简单的故事并能背诵简短的儿歌。
9.愿意学说普通话。
10.喜欢看图书,并知道爱护图书。会一页一页地翻书。
11.能用简短的句子说出图书的主要内容。能讲述单一的图片内容。
12.能在儿童文学作品原有的基础上扩展想象,仿编简单的诗歌。
(二)4―5岁幼儿发展目标
1.能耐心、有礼貌地倾听别人说话,不随便插话,并能理解他人所说的较复杂的话。
2.喜爱并能注意力集中地听童话、故事、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3.理解并能使用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量词、重叠词及简单的句式。
4.能听懂普通话。积极学说普通话,发音清楚。
5.积极与别人交谈,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
6.说话声音适度,能根据对方说话的意思作出反应。在集体面前能大胆、清楚地说话。
7.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经历的事或表达自己的意思。
8.能独立朗诵诗歌、绕口令等。能运用恰当的语言、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完整地复述童话、故事。
9.能按顺序翻阅图片,并能独立、仔细地看图书。
10.能看懂多幅图书的内容,理解画面的人物、情节。
11.能根据儿童文学作品提供的线索扩展想象,进行仿编、续编。
12.关心周围生活中常见的标记并理解其含义。
(三)5―6岁幼儿发展目标
1.能较长时间专注地与别人对话。并基本理解他人讲话的主要内容。
2.初步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感受作品中表达的情感。能用比较完整、连贯、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
3.能用简单的句式说话,有用词连句的能力。
4.能听懂并理解普通话,坚持说普通话。
5.能主动热情地与别人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
6.会在不同场合使用适度的音高、音量说话,不妨碍别人。在集体面前说话态度自然大方,能大胆的回答问题。
7.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8.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绕口令等。能完整复述童话、故事。
9.能爱护和修补图书,会绘制图书。
10.能完整连贯地讲述图书、图片内容。能够进行排图讲述。
11.能根据儿童文学作品提供的线索,扩展想象,并创造性地进行表述。
12.对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文字符号感兴趣,并理解其含义。
13.认识并会书写自己的名字,逐步养成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
四、教育建议
(一)幼儿期是语言发展迅速、敏感时期。幼儿的听觉和言语器官的发育逐渐完善,正确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经具备,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主要内容。2―3岁的幼儿已经开始用比较完整的句子与人交往,开始出现复合句,复合句多为省略连词的简单句的组合,且情景性强。提高幼儿运用句子的表述能力应是这阶段语言发展的重点;3―4岁幼儿言语器官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发音不清、词汇贫乏等依然存在,语音和词汇方面的教育应是这阶段语音发展的重点;5―6岁幼儿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口语能力增强,连贯性言语的培养应是这阶段语言发展的重点。
(二)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有利于其语言能力的迅速发展。幼儿语言发展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信息敏感,在日常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语言,教师和幼儿是构造语言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能与之对话的语言学习环境。
(三)语言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它的完整性和整合性。语言教育内容的完整性是指既要引导幼儿学习口头语言,也要引导幼儿学习书面语言;既要让幼儿理解和运用日常交往语言,也要引导幼儿学习文学语言,还要注意以幼儿的语言现有发展水平为起点,考虑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自然顺序。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性,是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幼儿语言发展与其他智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教师既要注意从外部进行整合,将语言教育作为学前儿童教育整体中的一部分来看待,加强语言教育与其他方面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要注意幼儿语言学习内部的整合,在选择和编排语言教 育内容时,把语言学习内容视为一个整体。
(四)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应当允许幼儿出错,允许幼儿说的暂时不对、不完整,保护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愉快情绪,使他们积极互动。在语言教育活动中,通过多样性的语言教育形式,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境里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与人交往。日常的语言交往也不应忽视,它是真正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教育环境,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运用、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另外,还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区的活动,通过表演游戏、听说游戏、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情境和机会。
(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创设机会和条件。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创设相应的阅读区、表演区、讲述区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如木偶、头饰、手偶、图书、图片并定期更换。
五、评估要点
(一)幼儿愿意参与语言活动,对语言活动感兴趣。
(二)幼儿有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交往的愿望和能力。
(三)幼儿有吸收和运用词汇、简单句式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四)幼儿有良好的倾听、表达、交流和阅读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社 会
一、总目标
(一)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四)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五)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课程指引
(一)指导幼儿学习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初步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风俗和文化
1.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场所和设施,知道它们的用途,并懂得爱护。
2.引导幼儿熟悉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知道社会生活中的不同职业,初步了解这些职业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并尊重他们的劳动。
3.培养幼儿遵守共同生活中的基本规则,逐步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4.鼓励幼儿关注、收集、交流周围社会生活中的信息,产生学习的兴趣。
5.引导幼儿知道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家乡及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古迹,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引导幼儿逐步认识自我,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更好地获得自主发展
1.培养幼儿初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评价。
2.培养幼儿有初步的责任感,独立、自信、认真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鼓励幼儿愉快、主动的参与各种生活、游戏和活动,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和自控力。
(三)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友好地与他人交往,懂得尊重他人
1.鼓励幼儿与自己生活密切的人产生亲近感、认同感,帮助幼儿觉察、理解、关心和尊重他人的情绪和需要。
2.愿意参加幼儿园、社区、节日及公益等周围生活中的各项活动,体验其中的快乐。
3.愿意与他人、同伴交流、互助与分享,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养成礼貌、友善、诚实、守信的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在生活与学习中,学会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
5.培养幼儿具有同情心。乐于关心和帮助老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
三、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目标
(一)3―4岁幼儿发展目标
1.知道家庭主要成员的姓名及联络电话。
2.知道幼儿园及班级的名称,熟悉和了解幼儿园的设施及用途。
3.了解并能基本遵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
4.喜欢幼儿园。爱护玩具、图书和用具并愿意参与整理。
5.爱护班级、幼儿园及周围的环境,不乱采摘花草、不践踏草坪。
6.熟悉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如:幼儿园、社区、商场、超市、医院等,知道 其中的成人劳动与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及他们的劳动。
7.知道“三八”、“六一”、“春节”的节日名称及相关的庆祝活动。
8.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
9.能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好哭、不怕生。
10.愿意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
11.敢于在老师、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如入厕、喝水、添饭等。
12.能分清自己和别人的东西,不把幼儿园的图书、玩具带回家。
13.认识老师和同班的小朋友,知道小朋友的名字。
14.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能和同伴友好的相处,不争夺和独占玩具,不打人,不骂人。
15.在日常生活中能对成人使用尊称和礼貌用语。
16.愿意同自己生活密切的人产生亲切的情感,尊敬长辈,知道不打扰父母的工作和休息。
(二)4―5岁幼儿发展目标
1.知道家庭及幼儿园的地址。
2.了解家庭成员的职业,知道工人、农民、解放军、教师、医生、警察等不同职业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从事这些职业的劳动人民,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认识并知道社区周围的公共场所和一些常用服务设施的用途,如:车站、码头、机场、商场、农贸市场、报刊亭、理发店、卫生院、健身广场、加油站、立交桥等。
4.喜欢收集生活中的材料(成品、半成品),愿意与老师、同伴共同布置环境、制作玩教具。
5.初步掌握并学习遵守交通规则,知道爱护周围的环境和公共设施,有初步的公德意识。
6.知道“元旦”、“五一”、“十一”、“教师节”、“中秋节”等节日。
7.知道自己家乡的名称及较著名的风景、建筑和主要特产。
8.认识并尊敬国旗,知道五星红旗是国旗,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9.知道自己的情绪(高兴、生气等),并初步理解自己的言语、行为会给他人带来愉悦、生气等不同的情绪体验。
10.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值日、收拾玩具等。
11.敢于并乐于在老师、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12.学会简单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初步理解某些行为的对与错,做错了事能承认,并愿意改正。
13.能想办法尝试解决生活、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14.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遵守集体规则,愿意为同伴、集体服务。
15.乐于参加联欢会、运动会、参观、游园等集体活动,并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到快乐。
16.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讲礼貌的习惯,懂得商量、谦让、邀请、分享等简单的交往方法。
(三)5―6岁幼儿发展目标
1.熟悉书店、邮政局、电信局、银行、饭店、宾馆、浴池等与自己周围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初步了解人们生活与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遵守公共秩序,尊敬成人和他们的劳动。
2.知道一些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科学家的名字和事迹。
3.关心和了解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主要事件,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主动整理活动区及户外活动的玩具、图书和用具,学习修补图书。
5.认识理解与人们生活、安全等密切相关的常用标志及其含义,知道遵守生活中各种规则与要求,关注周围环境状况。
6.热爱家乡,并知道会简单地描述家乡的主要特点,如:苹果之乡、足球城、海滨城、旅游城、服装节、槐花节等。
7.知道“七一”、“八一”、“端午节”、“重阳节”、“植树节”等节日。
8.知道祖国的全称、首都,尊敬和爱护国旗、国徽,学唱国歌。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知道和尊重朝鲜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一些少数民族和其它地区的文化、习惯。
9.初步了解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民族的语言和风俗。
10.有初步的自控能力,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11.有初步的责任感,有始有终地做自己能做的事。
12.愿意在成人、同伴面前表现自己的长处,表达自己的观点。
13.有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能分辨一般的是非。
14.能积极想办法尝试解决实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15.有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积极参加幼儿园、社区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
16.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和生活,有入小学学习的愿望。
17.愿意学习小朋友的优点,能为同伴的进步而高兴,能接纳、原谅同伴的过失,逐步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
18.会用常见的通讯工具(电话机、寻呼机、计算机)与人交流。
19.能借助于同伴的力量解决问题,学会协商,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20.接人待物文明大方,有同情心,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心。
四、教育建议
(一)幼儿期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自我评价更多地依赖于成人的评价,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爱模仿,容易受外界刺激与情境影响。这时的幼儿尚不能正确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是非观念薄弱,不懂得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幼儿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经常脱节。因此,成人和周围社会生活的潜移默化作用对幼儿社会性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二)要为幼儿营造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环境,创设的物质环境应是丰富的和多样的,精神环境应是宽容和接纳的。从教师与幼儿、教师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园与家长等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园风和人际关系。成人的关怀、温暖、支持和鼓励,同伴的友爱、互助、和谐和融洽,对其社会性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三)选择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应注意:以幼儿的生活为出发点,由近及远 ,从幼儿身边事情着手,逐渐扩展;在幼儿真实的生活经历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幼儿获得切实的情感体验,最后落实在幼儿的行为习惯上;尊重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与特点,准确把握适度的原则;社会性教育内容不是静止的、教条的,而应是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创设幼儿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其得以巩固、内化,渐成品质。
(四)开展社会性教育应采取情境化、游戏化、随机化的教育方式,以情感体验为重点,以正面教育为主要策略,通过移情、渗透和养成等方法,注重潜移默化和榜样的作用,坚持一贯性和一致性的教育原则,避免单纯的说教。
(五)社会性教育是帮助幼儿实现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的教育。所以,要注重开发与利用幼儿生活周围的各种教育资源。如:同伴、教师、家长;幼儿园、家庭、社区;家乡的风景、特产、风俗习惯;各种节日、纪念日、庆祝活动;车站、码头、飞机场;超市、书店、图书馆;军营、敬老院;蔬菜大棚、丰收的果园等,教师应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谈话、讲解、参观、访问、游览的方法,发挥幼儿各种感官的作用,实施开放式教育,使幼儿园社会性课程更加灵活、真实、创新,帮助幼儿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做人,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五、评估要点
(一)幼儿在社会性活动中态度积极,情绪愉快,有自信心。
(二)幼儿能理解和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具有初步的责任感。
(三)幼儿能主动友好地与周围的人交往,有同情心。
(四)幼儿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有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愿望和能力。
(五)幼儿基本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的社会常识。能初步感受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科 学
一、总目标
(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五)爱护动物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课程指引
(一)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大自然,了解生活环境,体验探究过程
1.鼓励幼儿参与观察、种植、饲养、小制作等科学活动并从中体验到探究活动的快乐。
2.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掌握动物植物的明显特征,初步了解它们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3.激发幼儿对风、雨、冰、雪、雷及声、光、电、力、磁等现象和事物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感受四季的变化,知道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启发幼儿用多种方式体验水、沙、石、泥、颜料等材料的特性,在操作活动中建构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5.初步了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爱护环境。
6.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表达科学活动探索过程,支持幼儿之间对科学活动过程的合作、交流和分享。
(二)帮助幼儿关注和了解科技产品,指导幼儿尝试简单的科技制作活动
1.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科技产品,感受科技产品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作用。
2.引导幼儿学习使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劳动工具。
3.帮助幼儿尝试开展科技小实验、小制作、小设计,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其动手能力,体验成功和创造的快乐。
(三)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
2.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某些特性进行分类和有规律的排序。
3.引导幼儿学习并初步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量的概念,学习简单的自然测量的方法。
5.在实际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和立体图形,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6.培养幼儿形成初步的时空概念。
三、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目标
(一)3-4岁幼儿发展目标
1.愿意参加种植、饲养等活动,学习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2.能关心爱护常见的动物植物,知道它们的名称并感知其主要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观察雨、雪等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知道冬夏的明显特点。
4.学会运用眼、耳、鼻、口、手等感官感知周围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5.初步接触沙、土、水、石等身边常见的物质材料,感知其基本特点。
6.会用简单的图画、标记等方式表达事物的特征和自己的发现。
7.认识常见的车、冰箱、电视机、电话机、计算机等科技产品和服装、玩具、餐具等生活用品,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8.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能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
9.会按物体的单一特征(颜色、大小、形状或其它)进行分类和排序。
10.初步形成5以内数的概念,了解其实际意义。
11.学习区分、比较大小、长短等相对量。
12、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能从生活中指认相似物体。
13、以自身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
14、能拼简单的智力拼图。
15、有早晨、晚上、白天、黑夜等时间概念。
(二)4-5岁幼儿发展目标
1.主动地参加科学活动,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大胆探索。
2.初步了解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及条件,学会照料动物植物。
3.积累有关风、雷、雾、磁等现象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基本经验,了解四季变化特征,注意观察、记录天气变化。
4.在体验沙、石、水、土、颜料等材料中感受其特性及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5.会用多种感官、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积极主动与成人、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6.认识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知道它们的名称、用途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正确、安全的使用简单工具进行小实验、小制作。
8.认识周围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用品、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的主要特征及用途,知道它们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9.能按物体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序。
10.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了解其实际意义。学习10以内序数、相邻数。学习数20以内的数。
11.对应比较物体的宽窄、厚薄、粗细,能目测物体的长短、粗细、厚薄、高矮。
12.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等几何图形的主要特征,能在生活中指认相似物体。
13.认识上下、前后及向前、向后、向上、向下等带有运动性质的方位。
14.能拼较复杂的智力拼图。
15.知道昨天、今天和明天等时间概念,了解其相互关系。
16.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有较强的操作材料的能力,学习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三)5-6岁幼儿发展目标
1.积极主动参与各项科学活动,学习做观察记录。
2.了解人类、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3.能积极探索观察声、电、力、光、霜、虹等现象。认识季节,积累人类、动物植物、环境与季节的生活经验。
4.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有进行整体、部分等比较观察的能力。
5.感知沙、石、水、土、颜料、铁、纸等材料与人类、植物、环境的关系和作用。
6.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及结果。
7.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对人类的影响。
8.学会运用简单的劳动工具、生产工具及材料进行科学活动。
9.能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进行分类。会按规律进行排序并说明其规律。
10.能规范书写10以内的数。会10以内各数的组成、加减运算。学习自编10以内数的应用题。认识0并知道其含义。
11.初步认识和学习使用人民币。
12.学习用简单的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粗细、厚薄、高矮、远近、轻重,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13.初步学习简单的统计和记录方法。
14.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在生活中指认相似物体。
15.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认识带有向左、向右等运动性质的方位。
16.能拼复杂的智力拼图。
17.认识前天、后天等更长的时间单位。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能看懂日历。
18.积极主动地参与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讨论和活动。
四、教学建议
(一)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科学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3岁左右的幼儿开始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喜欢摆弄物品,愿意亲自动手操作。4岁左右的幼儿兴趣广泛,善于观察,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进行科学探索时,能够体会和感知到周围环境和生活中事物的细微变化,但是对事物只能进行简单的概括和分类。5岁以后的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是什么”,而且想知道“为什么”。6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可以初步理解事物间比较复杂的关系,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变化用科学的道理进行解释。
(二)科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激发幼儿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意识,鼓励幼儿敢于体验、探究,培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应首先为幼儿营造鼓励、支持幼儿进行大胆想象和创造的心理环境,尊重幼儿的各种奇思妙想,对不同幼儿的各种想法、探究水平、兴趣、表现方式予以真诚的理解和关注,使幼儿在安全的学习和探究的心理环境中大胆提出问题,表达不同意见。
(三)科学活动的内容要从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出发,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像幼儿园、家庭、社区中种植的各种树木、花草,饲养的鸟、鱼、宠物、家禽、家畜,生活中随机出现的风、云、雨、雪、虹,结冰、融化等科学现象都是幼儿科学活动的最好的课程。科学活动的生活化,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四)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探究兴趣,鼓励幼儿大胆猜想,为幼儿提供操作的机会、条件和材料,注重让幼儿通过实际活动体验探究过程,引导幼儿在体验发现的乐趣中不断深入的探究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启发幼儿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探究的过程和发现,创设幼儿探索、合作、交流、分享的空间,善于将幼儿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引导为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指导幼儿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尽可能减少对幼儿的直接指导和示范,更要避免将科学活动仅仅理解为单纯的科学知识传授。
(五)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和条件开展科学活动,带领幼儿到科技馆、天文台、博物馆、动物园等地参观游览,邀请科技工作者为幼儿讲解生活现象中的科学知识,拓宽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教师还可以指导幼儿通过网络、电视、光盘、图片、书籍等方式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与幼儿一起收集材料、物品,进行科学小实验和科技小制作等活动;创设自然角或科学角、种植、养殖园地,让幼儿亲自从事种植、饲养活动,建立观察记录。
五、评估要点
(一)幼儿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追踪的兴趣。
(二)善于动手、动脑、动口,愿意提出问题,有初步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三)在科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能接纳吸收同伴的合理意见。
(四)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坚持长时间的操作,不怕失败,不断的尝试,适当的拒绝帮助。
(五)能用比较适宜的方式操作材料和使用工具。
(六)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和记录观察、探究过程。
艺 术
一、总目标
(一)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二)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课程指引
(一)引导幼儿初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尝试用语言、表情或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1.积极调动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鼓励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情绪愉快,大胆表现。
3.引导幼儿感知、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能用唱歌、舞蹈、乐器演奏等方式进行愉快地表演。
4.指导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萌发幼儿感受、理解、欣赏音乐作品中的美。
(二)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愿望,培养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其想法和创造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1.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掌握美术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逐步养成整洁、有序、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3.指导幼儿初步掌握绘画、手工的基本技能,能大胆地运用线条、色彩、各种材料塑造不同的物体形象。
4.通过感受周围环境和各种美术作品中的造型、色彩、构图的美,使幼儿具有初步的审美和评价能力,大胆地根据自己的意愿,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作品。
(三)注重对幼儿进行艺术素养的熏陶和培养,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和能力
1.通过动画片、儿童剧、木偶剧、小品等艺术活动,培养幼儿对其它艺术形式的兴趣。
2.指导幼儿学习表演儿童文学作品或儿童剧。
3.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为幼儿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三、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目标
(一)3―4岁幼儿发展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美术活动,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2.能姿势正确,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3.尝试为简单歌曲仿编歌词。
4.愿意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歌曲或乐曲。
5.掌握串铃、铃鼓、有硬把的碰铃等几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初步学习辨别其音色。
6.认识笔、纸等绘画工具及用途,初步掌握绘画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习良好的作画姿势。
7.能用点、线及简单的形状(圆形、方形等)表现单个物体的轮廓特征,知道物体要尽量画得大一些。
8.喜欢大胆地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和涂色。
9.能辨别5―8种基本色彩,并能说出名称。
10.尝试使用剪刀。能用折、撕、粘等玩纸方法及搓长、团圆、压扁等泥工方法自由地表现简单的物体形象,能给自己的作品命名。
11.喜欢欣赏具有童趣、色彩鲜明、简单造型的生活物品、美术作品及周围景物,对美的物体形象有所反应。
12.喜欢观看木偶剧、儿童剧和动画片等。
13.对生活中感兴趣的人物或动物有模仿和表现的欲望,并学习扮演一些简单的角色。
(二)4―5岁幼儿发展目标
1.愿意并愉快地参加音乐、美术活动,喜欢参与环境的布置活动。
2.能姿势正确,用自然的声音唱歌,吐字清楚。
3.喜欢为简单歌曲增编和改编歌词。
4.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和集体舞,能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和乐曲。
5.学习响板、三角铁、沙球、及生活中带有声响的物体等一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并学会辨别其音色特征。
6.喜欢欣赏音乐,能听辨快慢、高低、强弱等较明显的音乐变化。能区分2/4和3/4的音乐,并能在感受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想象。
7.尝试使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养成正确的作画姿势。
8.能用各种线条和几何图形表现物体的基本形状和主要特征,能按意愿表现简单的情节。
9.大胆使用多种颜色表达情感,能说出常见的10-12种基本颜色。能按自己的意愿小面积涂色。
10.会用折、撕、剪、贴等玩纸方法,捏、粘合的泥工方法进行简单造型。
11.能关注具有美感的事物,愿意从周围美的环境和美术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
12.初步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13.喜欢观看儿童剧、动画片、小品等,并能识别主要人物。
14.愿意参与表演活动。尝试创编简单的故事情景,学习扮演不同角色。能操纵木偶进行表演。
15.敢于在他人或集体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
16.能用唱歌、动作、粘贴、剪贴和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三)5―6岁幼儿发展目标
1.主动参加音乐、美术活动,并体验其中的快乐,喜欢参与创设及美化环境活动。
2.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唱歌,独立、准确地唱出熟悉的歌曲。
3.能够为简单歌曲创编新词并即兴唱出。能用恰当的声音和表情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风格。
4.能自发地随歌曲和乐曲自由舞蹈,会创编简单的动作。
5.掌握木鱼、双响筒等更多种类的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会即兴伴奏,能保持与音乐、与他人的协调一致。
6.能分辨乐曲中明显的重复与变化,能进行积极而富有个性的表现。
7.会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形成良好的作画姿势。
8.能运用较有表现力的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简单构图,合理安排画面。
9.能分辨色彩的浓淡、冷暖,大胆地进行配色、涂色。
10.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创造性地运用各种纸工方法、抻拉等泥塑方法组合塑造各种形象、情节。会用纸、绳等材料进行简单的编织或造型。
11.能欣赏和感受绘画作品、工艺品、建筑物、节日景色、自然风景等多种类型的艺术美。
12.能欣赏与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13.喜欢观看儿童剧、戏剧等,并能初步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14.主动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富有个性地表现和美化生活。
15.大胆表演一些简单的戏剧、小品、儿童剧、木偶剧,能与同伴合作进行表演、娱乐和创作。
四、教育建议
(一)幼儿都有参加艺术活动的愿望,他们对艺术形式(如美术中的线条、色彩、构图、音乐中的音色、旋律等)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对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美好的事物有好奇心、探索欲望。有热爱美好事物的天性和热爱艺术的潜能。幼儿期是音乐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鲜明而有特点的节奏、音响和舞蹈律动具有浓厚的兴趣,节奏性活动是幼儿阶段主要的音乐活动。幼儿美术创造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涂鸦期”―幼儿随意画画,撕纸、玩泥;“象征期”―幼儿尝试利用涂鸦时掌握的简单形状进行表现,但表现的动机和信心都十分脆弱;“形象期”―幼儿对表现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有明确的目的,能用简单形状逐渐深入地表现越来越多的事物。由于幼儿的言语能力不足,艺术活动经常成为他们表达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的方式与手段。
(二)应通过各种综合性艺术活动开发幼儿潜能。创造性是幼儿艺术的灵魂。应给幼儿营造宽松、自由、优美的心理环境。安全、和谐、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幼儿对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创设艺术区角为幼儿的审美感知、审美表现、审美创造提供物质保障。
(三)艺术教育的内容应体现直观性、真实性并贴近幼儿生活,注重内容的整体性。音乐、美术、戏剧、文学、舞蹈等不同的艺术门类要互相交叉、融合、彼此相通,成为一种有机的融合。艺术教育应唤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给幼儿留有创造和 表现的空间,充分发挥艺术情感教育的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在组织实施艺术活动时,应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要尊重幼儿的不同潜能和表达意愿,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大胆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幼儿体验成功、自信与创造的乐趣,使他们在艺术方面获得发展。
(五)艺术活动应注意选择与周围自然环境及幼儿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材料。艺术教育的资源无处不在,一些风景名胜、建筑雕塑;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绿树街道、橱窗陈设、牌匾广告、服装服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布置;家庭中居室的装饰、摆设等都是艺术教育的有效载体,应充分利用其中的造型、色彩、结构等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在艺术教育中,还要注重发挥教师、父母的艺术素养对幼儿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五、评估要点
(一)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有积极的情绪,能主动参与。
(二)幼儿能在艺术活动中自然的表达情感,有想象、创造的能力。
(三)幼儿能大胆作画、构造和表演,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
(四)幼儿能注意观察和欣赏生活环境中的美术作品、节日装饰、环境布置及四季景色的变化。
(五)在各项艺术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基本的艺术素养。
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幼儿园的教育应为每一个在园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服务。幼儿园可以通过提供安全适宜的环境、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等方式组织和实施教育。
一、教育环境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应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努力创设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既要有和谐温馨的精神环境,又要有物质环境。
(一)精神环境
1.保教人员对幼儿的态度要和蔼、真诚,以公正、尊重、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主动与幼儿交往,能用各种形式表达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经常采用鼓励、表扬等正面教育手段,善于观察、发现和培养幼儿的长处并尽力提供使其展示的机会和条件,形成和创设使幼儿感到宽松、愉快、文明的集体生活氛围。
2.幼儿生活中的同伴群体也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资源。保教人员应鼓励幼儿积极主动的与同伴交往、合作、分享和交流,在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中,引导幼儿友好相处,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3.幼儿园的工作人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协调,建立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和园风,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4.保教人员举止文明,和幼儿交谈声音得当,严禁对幼儿的体罚和变相体罚。
(二)物质环境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和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各项活动和兴趣,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保教人员应结合季节、教育目标、社会环境及幼儿特点创设环境,环境布置要体现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参与性、灵活性和阶段性。
1.合理利用幼儿园的现有空间和条件。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为幼儿提供的各种活动材料要环保、安全、卫生,摆放便于幼儿操作和取放。
2.重视操作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依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活动区、操作区。活动区应提供不同的环境内容和活动材料。活动区的材料要做到有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相结合,游戏型、训练型、学习型相结合。活动区材料安全、充足,定期更换消毒;区域设置符合幼儿发展需要,数量适宜,减少干扰。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和管理方法。
3.引导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个性化展示和表现的空间。环境的创设与布置应有利于幼儿使用、欣赏、参与和互动,发挥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功能。
二、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一切活动都可视为是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因此,应根据动静交替、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科学的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游戏及体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能力得到发展和促进。
(一)生活活动
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是生活活动的重要目标。教师组织生活活动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需要。
1.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季节变化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帮助幼儿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
2.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科学、必要的生活常规。
3.保教人员应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修养,注重自身行为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4.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要尽量减少包办代替和不必要的等待现象。关心照顾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5.注重培养幼儿自我管理和协作管理的能力。
6.幼儿的生活习惯和能力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幼儿在形成过程中易出现反复性,保教人员应做到耐心细致,既有明确的要求和指导,又有宽松和谐的气氛和环境。
(二)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应将幼儿的自身实践过程作为组织学习活动的宗旨,善于为幼儿创造直接体验和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1.确定学习活动的目标应以本《细则》中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为依据,结合本地区的现状和本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从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入手。教育目标应做到要求明确、具体、恰当、有层次、有弹性,能在预设的活动时间内基本达成。
2.选择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体验、各种潜能的拓展开发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围绕幼儿生活周围的人或事进行,做到全面、均衡和综合,容量适度。将依据教师的教育经验进行的“预设”和依据幼儿的现实的发展和反应“生成”相结合,注重随机教育。
3.教师在组织幼儿的学习活动时方法要多样灵活,根据内容恰当地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的活动方式。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师生互动学习,充分发挥多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合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书籍等媒体资源,丰富幼儿的视野。教师有较高的教育策略,能够恰当的将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
4.要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鼓励并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善于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表现和反映,能及时捕捉偶发事件中的教育因素进行引导和教育;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能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和条件,积极关注和利用幼儿自身和同伴之间的资源和经验。
5.学习活动要有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地构建学习体系,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全面综合素质。
(三)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保证幼儿的权利,要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指导游戏,引导幼儿开展健康、愉快的游戏活动,尊重幼儿自主愿望,保持其游戏兴趣,允许幼儿在游戏中自选角色、自由结伴、自创玩法。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机会与条件。有较充足的游戏时间,既要有教师组织的集体游戏,也应有幼儿自主游戏。尽可能有效地利用
分享
-
朋友圈
-
QQ好友
-
微信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