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连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大连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2月2日
大连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为深入实施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和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大连市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持续提升我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能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推动我市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致2019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贺信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实施“建平台”与“用平台”双轮驱动,着力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加快5G、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努力把工业互联网打造成大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3年,全市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5G、智能制造等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培育5—1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2—3家国家级双跨平台,上云企业达到8000家,全市建设30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10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聚集区)。建设2—3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工业互联网支撑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的桥梁作用明显增强。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技术创新。
1.加强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工业级5G网关、模组等“5G+工业互联网”融合产品研发。重点推进工业软件定义网络基础标准、信息物理系统(CPS)综合集成等项目建设,提升全市5G、工业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抢占关键技术研发制高点。
到2023年,全市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标准制定能力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显著提升。
2.加快创新中心和创新载体建设。重点推进大连理工大学“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应用”等项目建设,推进大连软件开发云、华为(大连)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云创新载体发展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构建从基础研究到行业应用的产学研用贯通的一体化创新体系。
到2023年,建成“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应用”项目,培育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3.着力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依托高新区软件产业基础优势,组织软件企业与交通装备、造船、化工等企业对接合作,推动软件企业进入工业领域,带动工业企业提升软件开发能力,重点发展工具类、控制类工业软件,研发自动化、智能化应用软件,培育数字化、嵌入式软件,形成具有大连特色的工业软件发展模式。
到2023年,培育5家左右国内技术领先的工业软件企业,软件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二)夯实网络基础。
1.建设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提升5G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鼓励电信运营商加快5G网络建设,推进普湾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各区市县(先导区)、工业企业扩大和深化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利用5G、光纤宽带、IPv6、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工业企业部署“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提升网络支撑产业发展能力。
到2023年,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实现5G网络覆盖,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东北处于领先水平。
2.推动企业内网升级改造。鼓励瓦轴集团、钰霖电机等工业企业,利用5G、软件定义网络、工业无源光网络、边缘计算、标识解析等新技术,建设与电信运营商外网协同发展的企业内网,开展生产线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生产设备联网率,加快5G、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规模化应用。鼓励电信运营商结合5G组网和应用,为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进行工业互联网内网设计、建设和运维,探索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商业模式。
到2023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业企业网络升级改造,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消费品等行业打造一批网络建设标杆企业。
3.开展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在我市应用落地,争取建设区域级标识解析节点,推进企业建设行业级标识解析节点,鼓励大杨集团、大连惠英机械等企业与通信、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基于标识服务的关键产品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应用创新。加快建立并推广适应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应用场景需求的设备、产品标识标准体系。
到2023年,争取建设2个区域级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2个行业级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三)建设平台体系。
1.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培育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恒力石化、大杨集团定制与即时体验服装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分行业、分区域打造一批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冰山集团等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
到2023年,培育5—1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2家国家级双跨平台。
2.提升平台服务供给能力。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企业加快完善数据集成、开发工具、微服务框架、建模分析等关键技术,汇聚整合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备运行、经营管理等数据资源,提高平台面向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应用服务能力,探索形成商业发展模式。鼓励大连华信等软件企业和瓦轴集团等工业企业提升工业APP开发能力,满足工业企业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提升平台支撑企业发展能力。
到2023年,培育30个高质量工业APP,形成7家国内技术领先的工业APP开发企业。
3.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企业利用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加快实现业务、数据和设备上云上平台,以企业上云上平台带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形成以平台为核心,基于“数据+模型”的制造业发展新模式。各区市县(先导区)加快推进本地区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新建企业、新建项目直接采用云服务方式,实现企业信息化能力建设。
到2023年,推进300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改造;全市上云企业达到8000家,每年培育30家上云上平台典型示范企业。
(四)强化安全保障。
1.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大连市网络安全适配中心和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建设,鼓励船舶重工、恒力石化等企业建设企业级安全技术保障平台,提升全市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和应急协同能力。
到2023年,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2.提升企业安全防护能力。鼓励恒力石化等工业企业与航天大道等系统集成商和专业机构加强合作,有针对性地部署和改进安全防护措施,提升工业控制系统、智能装备、工业软件和工业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在网络改造、IPv6部署和5G应用过程中,按照网络安全标准要求,开展安全评估,部署安全设施,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节点建设运营企业加强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确保平台和系统安全运行。
到2023年,每年组织20家工业企业开展工控网络安全检查,推动企业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3.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发展。支持大连理工大学、光洋科技、和捷科技等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研发,重点推进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核心技术能力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防护系统等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技术水平好、市场竞争力强的网络安全企业。鼓励重工·起重等企业加强与奇安信、腾讯等网络安全领域重点企业合作,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形成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带动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发展。
到2023年,培育3家在国内技术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企业,形成20个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安全解决方案。
(五)加快融合发展。
1.推进工业互联网和5G等新技术融合发展。鼓励大连海事大学、光洋科技等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联合建设“5G+工业互联网”技术测试床,开展融合技术、标准、解决方案的评估验证等工作。鼓励重点产业园区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园区,推动冰山集团等重点企业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开展云化机器人、工业VR/AR等试点示范,加快5G和工业互联网在垂直行业融合应用。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在设备层、边缘层、平台层和APP层等方面开展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融合研究及应用,促进产业向智能化发展。鼓励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和企业研究探索区块链在工业数据监管、网络安全等领域应用模式,抢抓工业区块链发展先机。
到2023年,全市建设30家“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每个区市县(先导区)至少建设1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聚集区),工业互联网和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2.依托工业互联网推动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鼓励冰山集团、亚明汽车零部件、中远川崎、大杨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在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业务流程和采购、销售等管理体系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延伸,带动中小企业开展网络化、数字化改造。鼓励中小企业从质量标准、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对接行业龙头企业,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数据互联互通、创新资源共享、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和供应链高效协同,打造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体系。
到2023年,形成3个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全市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3.推进工业互联网和重点行业融合发展。按照“云(企业上云)—网(工业互联网)—智(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加快5G和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部署,培育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促进重点行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离散行业,开展生产装备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发展产品远程运维、质量诊断等在线增值服务,实现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的产品设计优化和质量提升。在冶金、石化和电力等流程行业,开展先进过程控制、制造执行系统和智能传感器的部署和优化升级,进行生产流程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实现基于数据分析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优化,以及能源管理和安全环保能力提升。在纺织服装、特色海产品加工、医药健康等消费品行业,发展在线设计、客户体验和电子商务等平台,利用大数据感知用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按需制造等新模式。
到2023年,培育3家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1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六)扩大开放合作。
1.加强技术交流合作。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围绕5G、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数据建模、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芯片制造等薄弱环节,建立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机构、高校和重点企业交流与合作机制,及时跟踪把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考察对接活动,参与制定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标准规范和国际规则。
到2023年,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技术交流对接活动,对外技术交流合作能力显著提升。
2.强化产业对接合作。鼓励各区市县(先导区)、重点产业园区和企业加强与国内外政府机构、产业联盟和金蝶、浪潮、西门子、SAP、微软等国内外大企业的合作交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在协同创新、产业发展、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构建跨区域、跨领域紧密协作的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链,提高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信息产业合作发展水平。
到2023年,推进一批企业加入国内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组织。
3.开展招商引资引技工作。围绕补齐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短板,鼓励各区市县(先导区)加强技术引进,积极吸引新技术、新成果来我市转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国内外工业互联网领域优秀企业,利用全球技术、知识产权等创新资源,提升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吸引西门子、SAP等国际知名企业在我市布局,争取国内大公司、领军企业及其战略合作企业产品和项目在我市落地。
到2023年,引进一批高水平、高质量工业互联网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实施机制。在大连市“数字大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全市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作,推动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研究部署重大规划、政策和重要工作安排,指导各区市县(先导区)、各部门开展工作,协调跨地区、跨部门的重要事项,加强对重要事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成立市工业互联网专家委员会,调动大学、研究机构及社会力量,开展工业互联网相关决策咨询、重大课题研究、建设方案指导等工作。
(二)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和能力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立大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形成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建立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评估机制,推广优秀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专利保护维权服务,打造有利于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网络部署与应用落地的外部环境。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我市现有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和资金,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支持,重点支持关键领域重大技术创新及应用、平台建设和融合应用等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县(先导区)出台财政或其他支持政策。争取电力部门支持,降低5G基站、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中心用电成本。
(四)搭建对接合作平台。支持平台服务商、通信运营商与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龙头企业合作,携手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软信息学院等高校院所共同组建大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和大连5G产业联盟,开展协同创新。组织专家咨询团队,为政府和企业5G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围绕我市5G产业发展和应用举办研讨会、交流会、对接会、洽谈会、培训会等不同主题论坛。拓宽工业互联网建设融资渠道,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开展股权融资,引导各类投资基金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倾斜。完善银企对接机制,为企业提供精准信贷扶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融资租赁等与产业直接结合的金融服务。
(五)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鼓励东软信息学院等高校、职业技术学校设置工业互联网专业和课程,建设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培养工业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实施企业人才培训计划,开展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专题培训、现场观摩和系列对接活动,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畅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人才流动渠道,鼓励通过双向挂职、短期工作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人才交流共享。
文件解读:《大连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解读
分享
-
朋友圈
-
QQ好友
-
微信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