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沙河口区关于打造科技创新主城区的实施方案

作者: 大连沙河口区政府 【 转载 】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大连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的殷殷嘱托,努力争当 辽沈战役急先锋。锚定“争首位、谋领先”发展目标,实施“育龙头、强策源”重点工程,推进“产业布局、体系建立、环节衔接”工作举措,努力打造“科技创新主城区”绘制科技强区宏伟蓝图结合沙河口区工作实际,提出本实施方案

一、 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重要讲活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按照市委关于“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辽沈战役急先锋”的重要部署,紧密围绕全区“二四三”产业规划,发挥沙河口区高校院所聚集优势,以着力打造科技领军企业为重点,以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主线,全面优化提升科技产业布局,努力构建支撑体系,凝聚各类资源合力,将沙河口区打造为要素齐全、体系完善、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科技创新主城区,为我区奋力开创建设创新活力、诚信和谐、智慧宜居现代化城区新局面注入澎湃动能、提供坚强支撑。

(二) 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紧密结合,加强创新发展顶层设计,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培养,不断激发创新主体内生活力。

坚持自立自强、创新引领。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促进新动能加快成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体系和服务环境,加快创新人才梯队建设

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统筹优化全区科技产业布局,以点带面锻长板、补短板,促进创新端、产业端、市场端有机衔接,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跃升。

坚持策源驱动、赋能发展。发挥高校院所的科技策源功能,推动高校院所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突破,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入融合,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三) 发展目标

锚定“打造科技创新主城区”发展总目标,凝心聚力塑造区域创新精神、汇集产业研发中心、丰富完善产业链条、强化金融要素支撑科技赋能城区功能。到 2025 年,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高校院所科技供给策源功能显著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更加顺畅,科创载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 年全面建成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主城区”,成为大连市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科技创新深入赋能城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创新驱动加力提速。创新创业环境日益优化,一批科技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科技头部企业加速聚集。人才支撑得以强化,创新对区域经济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和支撑作用显现。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200家,其中重点科技产业每年新增高企不少于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400家;新增3家以上省级瞪羚企业;涌现1家独角兽企业或者潜在独角兽企业,实现创新主体和科技头部企业数量居于主城区前列。到2035年,将我区打造成为全市重要的创新主体投资洼地、创业福地发展高地

——科技发展成效显著。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用金的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成效进一步增强,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进一步构建。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全市领先,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7000件;省内高校院所向我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数量突破100件,主要科技创新指标位于主城区首位、全市前列。到2035年,实现我区科技创新工作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市重要科技成果策源地和承载地。

——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基本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 构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产业壮大”的创新链条、打造“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园区”的孵化体系、塑造中车区域研发总部轨道交通产业链创新集群。到2025年,力争扩容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创载体面积5万平方米,联合高校院所建设3家以上科技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园等创新载体,新增5家国家、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新建2个以上中试基地。到2035年,将我区打造成为全市创新资源密集区和创新创业创投最优区。

二、重点工程

结合区域特点、资源及优势,打造“科技创新主城区”新名片,确立“一个亮点、一个特色”,即“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工程、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两大重点工程。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率先实现主城区科技突围,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打造一只独角兽或潜在独角兽企业,构筑领军企业创新高地;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样板区”,树立产学研合作示范工程。

(一)实施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工程

按照“增量突破、存量壮大”的总体方针,依托重点项目、聚焦重点方向,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构建起“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协同创新生态圈,实现头部科技企业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驱动和辐射带动作用,催发科技创新主体群体性崛起。

1.着力挖掘培育独角兽企业

成立独角兽培育引进工作专班,开展独角兽挖掘、引进、培育工作。聚焦三个重点方向:一是聚焦风险投资机构重点关注的种子企业或团队;二是聚焦大型科技企业内部分化的新赛道、新业务、新项目;三是聚焦高校院所重点创新团队和产业化项目,发挥科技服务组织、商会协会、产业联盟等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科技金融机构、大型科技企业、高校院所的走访、交流和对接,挖掘、培育、引进具有强大研发能力和人才队伍的科技领军企业。(责任单位:区商务局、科工信局、发改局、财政局、营商局、市场局、税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2.吸引重点企业研发总部聚集

重点做好“中车区域研发总部”项目建设和机车厂工业遗产厂房资源的活化利用工作。依托机车厂、机车研究所、大电牵、4家企业研发中心入驻项目的集聚优势,努力争取省市上级部门支持,力争打造“轨道交通大连实验室”。加持项目支持、子女入学、户籍迁入、医疗保健等方面配套服务,开展科技招商,着力吸引重点龙头科技企业,将研发中心、行政中心、营销中心等功能性总部落户我区,着力构建高端研发总部聚集地。不断汇聚龙头企业本地配套企业,提升本地配套率,形成产业链聚链、补链、强链态势,加速科技创新企业及资源向我区聚集。(责任单位:区商务局、科工信局、发改局、营商局、教育局、卫健局、市场局、各街道办事处

3.培育高成长性科技领军企业

支持法施达等本地核心技术、发展潜力大的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采用产业链串联、并联等方式,抱团抢占市场,打造同心同圆式发展态势。建立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培育库,采取一企一策方式靶向服务,导入市场、金融、技术、人才等资源,联合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通过创业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跃迁式成长路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树立区域品牌。(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商务局、财政局、人社局、营商局、各街道办事处

4. 强化对领军企业资本支持

依托我区星海湾金融商务区优势,发挥风投创投机构作用,聚焦高科技领域和未来产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科技创新主城区建设提供金融支撑。健全上市后备资源库与风投创投机构对接机制,加强大连锐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后备上市企业的支持和辅导,帮助企业破瓶颈、解难题,整合政府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精准有效培育,全方位、有计划、多渠道促进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区财政局、科工信局、各街道办事处

(二)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

充分发挥我区高校院所聚集的创新供给策源优势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接创新端与产业端,打通人才端、资金端和服务端。使更多的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由“技术盆景”生长为“产业风景”。

1.强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支持高校院所建设科技创业基地、产业园区、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创新载体发挥其科技成果供给和转化的功能。建立我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支持化物所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架设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交流渠道。发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等机构作用,引进科技成果评价、交易等科技转移服务组织,大力培养技术经纪人队伍。(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各街道办事处)

2.建立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探索盘活我区闲置厂房楼宇资源,依托各类科创载体空间,鼓励高校院所和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对外开放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积极推进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海水种质创制及新品种培育中试基地、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辽宁轨道交通装备中试基地建设,争取省市专项支持,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桥梁,填补主城区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中试”短板,不断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成果熟化及二次开发。(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各街道办事处)

3.积极开展对接转化活动

指导企业牵头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组成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及时准确把握科技创新供给与需求,建立我区重点科技成果项目库、科技企业技术需求库,通过定期开展成果对接、项目路演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项目化、科技项目产业化。(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各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

4.促进海洋科研成果转化

围绕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发挥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科技供给策源功能,推动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水产养殖集团有限公司等海洋产业企业发展壮大密切跟踪大连海洋大学“北方海洋数据应用工程中心” 项目建设,推进海洋、水产领域技术成果对接合作方,开展中试实验实现产业化。积极推进海洋科创载体建设,吸纳培育海洋产业科技企业在我区加速聚集。(责任单位:区发改局、科工信局、各街道办事处)

5.充分发挥大连凌水湾实验室作用

结合我区实际,积极对接化物所相关科研团队,动态跟踪掌握重点科技成果。抢抓中医药大连凌水湾实验室建设契机,围绕中药临床转化中心、中药CDMO建设、中药大健康互联网营销交易中心、合成生物技术中心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积极牵线医疗主体,推动化物所科技成果在我区转化,助力我区中药产业发展。(责任单位:科工信局、卫健局、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

三、主要

围绕“育龙头、强策源”两个重点工程,深入开展“产业布局、体系建立、环节衔接”三个主要举措,不断优化提升全区产业结构、建立长效支撑体系、统筹强化相关工作环节,推动科技创新主城区建设向靶向发力、向长远谋划、向纵深发展。

(一)夯基础、谋前沿,聚链七个科技产业

深入落实全区“十四五”规划,紧密围绕二四三产业体系,结合我区发展基础和未来潜力,全面布局科技产业发展,引进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关联项目,着力建立更完善的市场配套和供需关系,通过科技产业引领振兴区域经济发展。

1.高技术服务产业

发挥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等我区高技术服务业重点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围绕勘察测绘、工业设计、定制服务、共享制造、检验检测等方向推广网络协同和服务化延伸,提供专业性、综合性高技术服务支撑运用科技创新、专业技术、数字赋能助力产业链升级、区域转型发展。(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2.先进轨道交通产业

依托中车区域研发总部重点项目,发挥机车厂、机车研究所等行业龙头企业作用,有效转化大连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重点支持机车研究所CO₂热泵空调、磁悬浮鼓风机等轨道交通领军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向多元化市场拓展,实现业务量强劲增长。积极引进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中、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我区,努力形成轨道交通创新产业链集群,推动全市轨道交通产业进一步发展。不断挖掘轨道交通行业关键核心优势资源,加强国际技术竞争与合作,着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轨道交通产业研发中心。(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3.海洋经济产业

鼓励我区海洋经济相关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支持海洋科技领域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发挥大连海洋大学等科技资源集聚优势,企业在海洋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方面进行有效对接建立海洋产业孵化基地,挖掘培育海洋经济领域内的创新主体成立海洋经济产学研联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提升海洋型科技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责任单位:区发改局、科工信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4.新材料产业

重点推进大连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培育大连兴辉化工有限公司等我区新材料重点企业壮大依托辖区商务楼宇、闲置厂房等空间资源加强和化物所等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合作,培育、引进一批市场潜力较大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材料、前沿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新材料研发和设计企业。加强新材料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及公共服务平台协作发展。(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商务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5.节能环保产业

推动大连明德节能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雅生活明日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等我区节能环保重点企业持续发展,提升高效节能技术、先进环保装备等行业技术水平,推进安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制,发展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新型节能建材研发及应用。(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发改局、住建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6.新能源产业

积极发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洁净能源领域的科技供给资源优势,推进大连锐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大连恒流储能电站有限公司等新能源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推进宝泰旗舰坊新能源汽车展示中心影响力。聚焦氢能、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链环节,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在新能源产业链上发挥主城区的区位特色和智力优势。(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发改局、商务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7.数字信息产业

夯实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新一代数字技术产业发展能级。以辖区内的软件企业为发展基础,结合5G的大规模商用,积极推动软件信息与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科技的融合发展,推动数字信息产业的深度应用。推进“上海软件中心大连分中心”、“上海软件园大连数字产业基地”落地,打造一流数字科技产业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区发改局、科工信局、商务局、大数据中心、相关街道办事处

(二)塑机制、全要素,聚能六个支撑体系

从整体性、系统性、完整性推进科技创新主城区建设,实现更有效率地组织、调动不同创新主体和资源。聚焦六个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能力,推动技术、经济、机制体制等多元协同,促进创新单元和创新要素高效集成

1. 建立科技创新工作体系

一是凝聚全区上下合力。健全全区各相关部门、街道联系服务重点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全方位联动工作机制,努力打造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科技人才,科技招商、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各环节融通合作,为沙河口区建设科技创新主城区提供服务保障(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是优化完善政策体系。围绕创新主体壮大、科创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重点环节,不断优化完善我区科技政策体系,发挥区级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充分宣传落实各级科技政策,为我企业争取更多政策扶持。(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财政局、发改局)

2. 健全创新主体培育体系

一是实施梯队培育工程。对全区重点科技企业,建立梯队培育企业名录数据库,逐家配备服务秘书有阶段性开展专项服务,有针对性对接创新资源。加大技术、人才、市场金融和政策的集成力度,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培育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力培育独角兽或潜在独角兽企业,形成一批专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隐形冠军”企业、创新领军企业、未来新兴企业。(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各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

二是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发挥我区国家、省、市各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带动我区相关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发改局、各街道办事处)

三是发挥科技项目引领作用。依托创新平台、科创载体建设,发挥全区重大科技项目在科技创新中的带动作用。重点做好高速动车组用轴承关键技术深化研究与试验验证等科研项目的跟踪服务,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我区整体创新发展水平。(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统计局、各街道办事处)

3. 创新财政金融支持体系

一是打造多样化金融支持科技发展模式。探索成立我区产业创业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优化存量资金结构,打通市、区两级产业基金通道,强化产业专项资金与引导基金协同联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各类服务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投资机构和子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撑我区科技创新发展。(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财政局、沙建投)

二是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支持机制。确保兑现各类政策承诺,满足未来科技创新发展需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普惠性财税政策。(责任单位:区财政局、科工信局、税务局)

三是丰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发挥星海湾金融商务区的区位与功能优势,导入科技信贷、风投、担保、风险池、路演、中介等服务模式,积极谋划打造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单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等业务,提升科技型企业融资可获得性,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责任单位:区财政局、科工信局、市场局)

4. 强化科技服务赋能体系

一是引进培育一批新型科技服务业态聚焦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创新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学技术普及等领域,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深层次、专业化的科技服务。重点支持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促进企业提升产品设计能力。(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市场局)

二是依托我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集聚优势,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服务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整合科研资源,推进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的研发服务。(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

三是不断优化政府科技服务职能。持续开展进企业、进平台、进楼宇、进高校院所,送政策、送培训、送技术、送服务四进四送工作举措,积极开展科技政策培训,多维度为区内科技平台、企业提供政策指导与服务。(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5. 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

一是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模式。结合我区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通过“工业上楼”、“向天借地”等发展新模式,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厂房,将机车厂工业遗产打造成为主城区内的高端科技创新园区。不断扩容我区科技产业发展空间,充分发挥我区高校院所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使我区成为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要素的聚集地。(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是进一步加强科创载体建设。不断强化冰山慧谷产业园区等现有孵化载体功能,推进载体提档升级,指导梦想长廊”“九蝶文创园申报国家级荣誉称号为我区创新主体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支撑。(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6. 深化区校院所合作体系

一是发挥科研院所引领作用。支持科研院所聚焦重点产业方向,联合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推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质量技术供给。(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各街道办事处)

二是深化区校院所战略合作。深化与化物所、东北财经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扩展战略合作高校院所范围,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推动大连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积极拓展交通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发展空间。(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是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我区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机制,完善 企业出题、揭榜挂帅、协同创新的技术攻关体系,发挥高校院所各级技术转移机构作用,促进区域优势学科的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顺畅衔接,实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优先向我区转化。(责任单位:区科工信局、各街道办事处)

(三)促协同、提效能,聚力四个重点环节

着重强化整合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多方创新力量,统筹多元创新要素打破科技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整合项目谋划、人才供给、市场拓展、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四个衔接环节,实现科技创新立项组织协同和推进的集中管理,形成创新发展合力。

1.加快重点科技项目规划建设

强化重点科技项目产业支撑作用。坚持“项目为王”,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把重点科技项目建设作为优化布局、发展产业、拉动增长的基本支撑。着力推进“机车厂搬迁改造”、 “大连海洋大学北方海洋数据应用工程中心”、“高速动车组轴承关键技术深化研究与试验验证项目”等重点项目的相关进展。(责任单位:区发改局、科工信局、各街道办事处)

2.促进新时代科技人才供给

落实 兴连英才计划。推动柔性人才域外引进,加强带土移植引才,培土嫁接用才,改土育壤留才,实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深化区级领导服务专家学者机制打造优良的科技人才发展生态,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支撑。围绕我区轨道交通、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挥区域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的人才供给作用,积极培育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精尖缺”人才。探索地校企合作新模式,跟紧市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双百日”攻坚行动步伐,重燃“激情创业沙河口”,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载体,推动项目、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向我区集中。(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3.支持科技企业深入拓展市场

支持和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文博会等国内各类线上线下重点经贸活动,提振企业信心,协助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渠道;鼓励科技企业运用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开展新能源汽车、5G应用场景、智能终端等主题推广活动,展示我区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教育、智慧家居等场景应用,实现科技示范项目的有效对接和市场推广;发挥政府采购促进企业发展作用,加强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对自主创新产品的采购力度。(责任单位:区商务局、科工信局、卫健局、文旅局、教育局、市场局、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

4.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

加强知识产权与区域发展协同联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举措,促成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和产业升级、企业创新创造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业转型。积极应用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等为代表的金融手段,用好用活知识产权,推动知识产权赋能实体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区市场局、科工信局、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对科技创新主城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科技创新主城区建设宏观战略及重大任务总体设计、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指导科技创新主城区建设各项工作。相关责任部门、街道要按照任务分工,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二)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区、相关部门、各街道主要领导抓创新的工作机制,形成联动推动创新改革、联动建设创新平台、联动实施创新项目、联动引育创新人才的工作体系。加强和完善全区科技政策制定、公共服务、监督评估和重大任务实施等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发挥各类创新联盟、科技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服务作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营商环境。

(三)狠抓工作成效。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强化工作督导,压实工作责任。不断凝聚工作合力,强化省市区联动、部门间协同、政校企合作,促进科技产业链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顺畅、创新应用场景丰富,使区域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成效突出。以坚实的工作步履、争分夺秒的工作节奏、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久久为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抓好科技创新主城区建设的各项重点任务。

(四)营造创新氛围。建立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机制,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努力营造尊重人才、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加强科学普及教育,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加强新闻宣传,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创新创业典型,及时宣传报道科技创新主城区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成效,营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良好氛围。


分享

  • 朋友圈

  • QQ好友

  • 微信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